|
近年来,千年古都西安悄然多了一个新的身份——“短剧之都”。根据媒体报道,2023年全国超六成的短剧都由西安团队拍摄制作。西安的老旧工厂经过改造,变身为影视基地、造梦工场,市场的迅猛发展甚至催生了短剧产业园区,连接起整个行业的上中下游,资源整合与产业协作逐渐形成一股强大的产业合力。4 I: F( q! k5 T; k% n& {3 r( I
]' H% H9 `& {8 M
; O5 S1 C- w( X( m自微短剧走红后,不少城市都想趁势而上,推出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来支持短剧发展,不论是资金注入还是资源倾斜,或是基地建设,都是为了争夺短剧的风口。在多地争抢短剧中心的激烈竞争中,西安凭什么能突出重围?它又该如何巩固这份荣誉?: e5 M6 }4 O: m1 g
) l* u8 }" ~2 V) b( W
数据显示,2024年上半年,西安制作的微短剧已突破300部,投流额超16亿,占全国总量的22%,位居榜首。相比之下,横店所在地金华和郑州分别占14%。由此可见,西安在短剧产业中的领先地位已逐渐显现,甚至超越了横店。* v2 ~* d5 h Q% m2 P) _
% t9 t- e; ~6 ?
西安如何成功?许多西安的短剧制作公司,其实原本是信息流广告公司,将网络小说可视化只是他们的一部分业务。后来,他们抓住机遇试水短剧,西安也随之涌现出一批一站式短剧拍摄基地,产业链条不断完善。如今,西咸新区已授牌5家短剧影视基地,助力短剧产业蓬勃发展。
8 h/ g" L% k) t
2 e7 k4 z N6 z ~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为西安短剧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素材,而伴随市场的成长,越来越多的团队汇聚西安,开启了“西漂”生活。当地政府也在积极推动产业集群的发展,不断完善扶持政策。西咸新区文旅局副局长杨彬彬提到,政策的完善包括基地建设、内容制作和营销推广等方面,以确保行业稳定发展。
* x& Z! V: O5 y: l3 s- U" b! ^" H1 `4 v5 x" A7 d3 Q# n
不过,尽管西安短剧产业成绩显著,但面对全国各地的激烈竞争,压力正在逐渐增大。上海、郑州等城市已出台相关鼓励政策,上海甚至设立了5000万元的产业基金。而西安市整体扶持政策仍在制定中,这让不少从业者感到有些焦虑。
" X- l2 j* I- x) Z, K% W
8 a4 Y6 q% T9 @6 Z8 q" d2 K如今,短剧行业整体面临场景成本高昂的问题。西安原本的低成本优势,可能随着市场饱和被其他城市取代。如果西安的吸引力无法保持,曾经以“爆款”建立的优势或许将逐渐消散。: r+ ?9 `( _7 h
& d7 ?) T: Z& J8 T! O; q; v
数据显示,2023年国内微短剧市场规模已达到373.9亿元,相当于当年电影总票房的68%。然而,尽管行业规模快速扩张,变现难度却日益增加。从野蛮生长到提质增效,优质内容正在成为行业的核心竞争力,这也意味着门槛在无形中不断提升。6 \5 i$ e: Q$ @+ d* f5 `( \+ I
, ]: j) \9 i) u西安“短剧之都”的未来如何,将取决于它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稳步前进,持续推动内容和产业的高质量发展。8 z' c- ^" R% c* G" R Z* P
+ \. `; i* G& f, f6 J- b0 C5 a! ]/ M; j
8 W; D! N$ o, O+ ^0 ]2 b5 U6 { z* e% s7 T# f$ x( y
|
|